衡阳香炉多少钱

  • 图片0
  • 图片1
  • 图片2
  • 图片3
  • 图片4
  • 图片5
1/6
新浪微博
QQ空间
豆瓣网
百度新首页
取消

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,本来只供焚香用,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,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。于是,年代久远、质料名贵、雕工精美的铜香炉,价值不菲,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了。

在日常生活中,鹦鹉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吉祥鸟,羽毛艳丽,体态优美,聪明伶俐,经驯养后可模仿人语,在古代的达官和书香门第之家都饲养这种鸟作为宠物,它是地位、财富以及文化素养的象征和表现。

俗语道:“谷雨三朝看牡丹。”中原大地处处盛开着雍容华贵的牡丹。唐代诗人皮日休《牡丹》云:“落尽残红始吐芳,佳名唤作百花王。竞夸天下艳,立人间香”。有趣的是,在牡丹花蕊与树叶的空隙之间,还有一只小蜜蜂来补白,画面又增添了几分动感。

只有用手轻轻抚摸时,略微高低不平的接口,才会让你感觉接口之所在。仔细观察,炉内还有一些小黑点,零星地撒在炉底,这便是俗称的窑粘,是烧制瓷器时草木灰飘落留下的。如今,窑粘已成为鉴定瓷器真伪的秘诀之一。足底露胎处可见所用瓷土为典型的乳白色高岭土。炉的三只乳足极其饱满,留有较深的摩擦痕迹,应该是寺庙或大户人家祭祀用的礼器,是传世之。

这尊香炉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青花釉料发色比较。明末从嘉靖年始,从西域运来回青料,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,作为青花的色料。回青料的比例如稍高,则青花色便呈鲜艳幽箐;石子青料如果用多了,色便呈灰蓝。由于回青料价格昂贵,到万历末至天启年时,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。此炉上的青花色泽明亮清新,应是万历年初中期的器物。

博山香炉上有四个小洞,当炉腹内焚烧香料时,烟气便从镂空的“山中”飘逸而出,仙气缭绕,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。它下半部分为盏形托,底为平底,釉面为米黄色釉,不施化妆土,除局部积釉处略厚外,施釉均匀,釉面有不少细小开片。盖、炉吻合,浑然一体。

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,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。西汉之前,人们使用茅香,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,虽然香气馥郁,但烟火气很大。武帝时,南海地区的龙脑香、苏合香传入中土,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,下置炭火,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,香味浓厚,烟火气又不大,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、巧夺天工的博山炉。六朝《咏博山炉》诗曰:“上镂秦王子,驾鹤乘紫烟”,唐李白《杨叛儿》诗云:“博山炉中沉香火,双烟一气凌紫霞”,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。

这尊灰色陶器莲花香炉,高13厘米,直径14厘米,看上去比较大气,造型比较别致,拿在手里分量较轻,十分。我为写《寻访名窑》一书,曾遍访各地古窑遗址,但对这尊香炉出处,无法作出判断。据朋友讲他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购得。从器物底座造型风格来看应该是北宋中期的东西,但当时中原大地早已流行瓷器生产,“秦砖汉瓦”的陶器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,绝大部分地方已不再生产陶器,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实实在在的陶器香炉,让人不得不重新加以思考。

我在撰写《寻访名窑》一书时,曾到介休窑考察,它位于晋中洪山镇,1957年搞农田水利时被偶然发现。认为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、烧造规模、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,但它烧造的器物白度较高,经科学测试为78.3℃,胎质细腻,透亮坚硬,敲击声音清脆,烧造温度应在1300℃左右,几乎可与现代白瓷媲美。具有“小家碧玉”的风范。
碗、盘和盏等器物的装烧方法多采用支钉垫烧,在器物的圈足上一般都垫有3个小支钉,支烧时钉尖朝下,依次叠放,烧成出窑后,碗、盘和盏等器物的内侧会留下3个细小的支烧痕迹,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所,也是我将这尊香炉看为介休窑香炉的原因所在。

苍南县金乡永兴工艺厂为你提供的“衡阳香炉多少钱”详细介绍
在线留言

*详情

*联系

*手机

推荐信息

宗教用品>香炉>衡阳香炉多少
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,其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;交易汇款需谨慎,请注意调查核实。
触屏版 电脑版
@2009-2024 京ICP证100626